查看原文
其他

从1.0→5.0,“钢筋铁骨”的北科人这样“炼”成 | 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2024-11-0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系统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今天,“征途2035——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系列讲述北京科技大学如何培养“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我们很感动,也很受鼓舞。回信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充满了总书记对北科大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肯定和期许。”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跃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充分肯定了北科大自成立以来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两次收到重要回信深情的文字、滚烫的嘱托更加坚定了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心和决心





如何培养“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在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
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
长远性布局、系统性谋划
阶段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因材施教、应才培养
形成了具有鲜明北科特色的
人才培养进阶版本


1.0版本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2.0版本

本硕、本博贯通培养

3.0版本

“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

人才培养计划

4.0版本

课程体系重构

5.0版本

“开放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1.0版本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学校在原来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辅导员辅助的育人模式基础上,为本科生配备了人生“引路人”——本科生全程导师,通过“导师主导,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模式,让导师带研究生,研究生带高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带低年级本科生,组成导师主导、朋辈辅导、督学帮扶的育人共同体。目前,学校已组建由10位院士领衔,1600余位专任教师组成的导师队伍,实现了本科生全覆盖。



2.0版本

本硕、本博贯通培养



学校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阶段的课程与研究有机结合,实行学制贯通统一规划和专业试点贯通发展,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自身目标自主制定学位方案。该改革已率先在矿业、冶金、材料等一流学科推进,并逐步扩大至全校范围。



3.0版本

“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订单式”育人实现“精准化”就业,实施“212X”培养模式,为学生配备校企“2”名导师,由企业承担部分培养经费,学生在大三大四和研一研二“2”个阶段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课题项目,并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种渠道。

2022年开始,学校和全球不锈钢的引领者“太钢”、共和国重型装备的长子“太重”等企业开展合作,设立“钢铁脊梁班”,招录研究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力争为行业培养出千余名卓越工程人才。



4.0版本


课程体系重构



学校通过打破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课程体系壁垒为学生成长为“个性化”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定位,自主规划设计成长路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并计入学位学分,逐步成长为“个性化”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目前这一改革已在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试点。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和岗位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探索设立“微专业”,灵活搭配课程,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培养学生更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5.0版本


“开放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这一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在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胸怀、国际实力,能参与全球竞争、全球比较、全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深刻理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的“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讲话精神,依托数智化等契机,校内探索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校外与行业特色类高校结合各自优势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探索“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新机制,共同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卓越复合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北科人身上有“求实鼎新”的鲜明烙印
在新时代更展现出“钢筋铁骨”的
时代画像
未来将继续
传承钢铁精神,锻造钢铁脊梁
厚植钢铁情怀,锤炼钢铁本领
坚持特色,争创一流
为强国建设贡献北科大的智慧和力量


策划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

来源 |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供稿


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

  • 学校篇: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贵州大学


  • 人物篇:


刘希娅    谭家华    钟义信

周荣方    周锦宇    孙秀兰

沈   嫣    刘秀祥    李   杰王传超    职校师生 向念文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言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